• 美高梅(MGM)

    供应链金融,支付机构转型开展新方向

    2019-05-10 10:45:00    都灵彩虹    3409    转贴

    伴随着近年来新兴科技的开展,许多曾经人们并不关注的产业焕发出新的活力,供应链金融便是其中之一,深圳市很早便推出供应链金融服务,但受限于当时的技术以及政策等原因,未能得到重视。而随着新兴技术的崛起,在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帮助下,供应链金融正在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一、什么是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是基于产业链给予的金融服务,将供应链商流、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紧密结合再加上区块链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主要是为产业链过程中各阶段给予金融保障服务,适用于中小微企业融资开展,供应链金融的开展主要解决的需求便是现在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正契合国家政策提出的辅助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

    供应链金融主要围绕三个主体:供应商、核心企业和经销商。依托于产业供应链核心企业,对单个企业或上下游多个企业给予全面金融服务,以促进供应链上核心企业及上下游配套企业「产-供-销」链条的稳固和流转顺畅,降低整个供应链运作成本。并且,顺利获得金融资本与实业经济的协作,能够构建银行、企业和供应链互利共存的产业生态。

    二、供应链金融现在的开展

    1、适逢其时,快速开展

    随着近来经济开展压力的增大,许多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应收账款产生的运营压力都显现了出来,根据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有33%的中型企业、38.8%的小型企业和40.7%的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得不到满足。在2019年4月18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会议要求确保今年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30%以上。而中小微企业贷款难,究其原因中小微企业融资存在信用不明,还款周期长,抵押物价值难定等多种因素限制,并且受限于当时的风控水平,银行等金融机构不愿冒风险对中小微企业金融贷款等金融服务。

    而供应链金融的特性使其能较好适用于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得益于新兴技术的崛起,包括区块链电子合同,大数据建立信用体系,人工智能监控货品等,都让许多过去无法落实的风控得以实现。为此,在政策及自身业务需求下许多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对供应链金融开展最为关注。

    2、方式简单,仍需完善

    现在,供应链金融市场快速开展,根据麦肯锡的报告,全球范围内供应链金融业务收入自2010年至2014年实现了年均20%的增长,在可预见的2019年仍能维持15%以上的增速。在市场规模方面,麦肯锡的报告显示,全球可供融资的、安全度较高的应付账款规模高达2万亿美元;国外研究机构Global Business Intelligence指出,全球反向保理这一供应链金融产品的规模达4000亿美元。并且,从实践和理论的角度看,供应链金融不仅规模庞大,而且在管理和运营模式上也不断创新。

    但当前供应链金融市场所给予的融资方式还比较单一,主要模式是信用融资和资产质押。其中以信用融资为主,顺利获得金融机构数据,征信数据,法人信息和公司经营状况来判断融资风险,并以此为根据给予资金帮助,但这些信息仍不能完整评估企业风险水平,所以信用融资对于金融机构而言风险仍较大。资产质押主要顺利获得不动产,包括房产、地产以及及其设备货物等,但现在,我国一些法律上的不完善,造成货权,物权和监管难的问题,让许多中小微企业顺利获得资产质押取得的资金较少。

    现在的供应链金融是以银行有助于为主,供应链平台服务商为辅,初衷是希望利用供应链金融帮助实体产业开展和跨境贸易。银行对中小微企业顺利获得供应链金融来赋能实体经济,并促进金融变革,改良过去传统金融服务,帮助构建企业信用体系。虽然现在供应链金融仍有需要完善的地方,但藉由新兴科技的帮助,供应链金融未来的前景广阔。

    三、支付机构在供应链金融中的机遇与难题

    支付机构在经历断直连以及备付金100%交存后不断在寻找新的开展转型方向,现在支付机构在供应链金融中,有支付宝、财付通、联动优势等均顺利获得支付切入供应链金融领域。不同于支付宝和财付通顺利获得自身庞大的用户量的C端账户战略,其他支付机构多发力在B端市场。以支付机构联动优势为例,其较早布局供应链金融,主要顺利获得自身较为丰富的第三方支付、电子商务和金融信息服务方面的经验,融合新兴科技开展供应链金融体系,并且已经实现了一定的业务营收增长。

    可以看到掌握着大量用户、商铺和支付入口的支付机构拥有进军金融领域的先天优势,但金融领域的开展难度和资金需求都较大,普通支付机构难以投入和维持,而以供应链金融服务作为过渡似乎是一个可选项,以自身技术及拥有的商户数据为基础,打造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为缺少资金的中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服务。既可以累计相关金融行业经验,也可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打通金融渠道。

    但同时供应链金融开展不完善的问题也需要注意,并避免其带来的隐患,首当其冲的便是法律问题,现在我国尚未有一部真正意义上关于信用监管的法律,缺少国家统一的信用评级和监管,这也造成现在供应链金融最为关键的信用体系面临真实性难以分辨的问题,各个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和银行等金融机构,服务商都在用自己的一套用户信用体系,缺乏统一管理,造成业务混乱,各种利用漏洞进行恶意借款频频发生。并且我国现阶段对于金融环境监管也在逐渐趋严,支付机构在开展供应链金融时缺少相应经验,可能会面临监管上的被动。

    主要是供应链金融存在一些行业痛点,根据中国信通院牵头的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发布的《区块链与供应链金融白皮书》中提到供应链金融的几大痛点:

    第一、供应链上存在很多信息孤岛,企业间信息的不互通制约了很多融资信息的验证;

    第二、核心企业信任并不能有效传递,根据合同法,核心企业是跟一级供应商签订合同,但是一级供应商和二级供应商签订合同时并没有核心企业参与,并不能传递相关的核心企业的信任到多级供应商;

    第三、银行缺乏中小企业的可信数据。在现存的银行风控体系下,中小企业无法证实贸易关系的存在,难以取得银行资金。相对地,银行业无法渗透入供应链进行获客和放款;

    第四、融资难融资贵现象突出,在现在赊销模式盛行的市场背景下,供应链上游的供应商往往存在较大资金缺口,然而没有核心企业的背书,他们难以取得银行的优质贷款;

    第五、清结算并不能自动完成。现在很多约定结算没有自动完成,涉及多级供应商结算时,不确定性因素更多。

    从开展的长远角度来看,支付机构转型开展是大势所趋,过去单一的支付业务结构已不能满足开展需要,而当下供应链金融契合支付机构优势,又符合国家开展战略,对于支付机构来说,不失为一个可选方案。

    四、供应链金融的开展大势

    近年来,整体经济环境的严峻,使得国内投资环境变得保守,再加上P2P暴雷,网络高利贷层出不穷的冲击,大量中小微企业的生存环境堪忧,即使国家一再强调加强扶持中小微企业,但利润微薄,缺少信用体系,资金周转时间长等问题使得银行等金融机构仍要顾忌这些风险问题,许多金融机构对于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只希望做到不求盈利,但求不亏,为此,平台风控近乎严苛。而供应链金融可以说是应对这些风险的一大利器,对此,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供应链金融开展最为关心,综合各方面信息来看,供应链金融未来的开展方向是全面数据化、标准化,落地在更多的实体经济项目上。

    让银行能够利用供应链金融规避风险,结合国家政策,扶持中小微企业的同时拓展自身业务,而对于支付机构而言,开展供应链金融既可以帮助实体企业开展,也能为银行等金融机构给予服务,在供应链金融快速开展的今天,支付机构显然不应落下这班车。

    来源:来源:移动支付网    作者:传鹏


    鲁ICP备18009579号-2
    蝉知7.3